肖像xiàoxiàng
(1) 用图画、素描或其他绘画手法描绘某人脸部的像
例自肖像而外。——蔡元培《蔡孑民先生言行录·图画》英portrait;portraiture⒈ 亦作“肖象”。相似;类似。
引《淮南子·氾论训》:“夫物之相类者,世主之所乱惑也;嫌疑肖象者,众人之所眩耀。”
高诱注:“肖象,似也。”
清刘大櫆《<郭昆甫时文>序》:“文之不同,如其人也,一任其人之清浊美恶,而文皆肖像之。”
⒉ 图画或雕塑人像。
引宋滕巽真《杨允恭寿祠记》:“於是闔周之族,议立祠肖像於小学。”
《明史·徐达传》:“﹝达﹞配享太庙,肖像功臣庙,位皆第一。”
清李斗《扬州画舫录·草河录下》:“古传画家众体,各有师法,而肖像无专门,亦未有勒成一书者,不可谓非蓺林之缺事也。”
⒊ 用绘画、雕刻、塑造、摄影、刺绣等手段表现的人像。一般指画像或照片。
引沈从文《从文自传·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》:“又因为学校有做手工的白泥,我们就用白泥摹塑教员的肖像。”
郭沫若《苏联纪行·七月二十三日》:“老博士的精神非常焕发。协会赠送了一张大幅的油画肖像,鹤发童颜,相对而笑。”
巴金《三次画像》:“过了几个月他又来向我建议,要给我再画一幅肖像。”
亦引申指社会面貌的写真。 瞿秋白《赤都心史》二十:“葛葛里的《巡按》, 俄国官僚社会的肖像,几十年中,因有社会经济的根源,只在变化不在消灭。”
利用绘画、雕塑、摄影等方式所形成的人物像。
1. 相似,像:肖像。不肖。惟妙惟肖。神情酷肖。
像读音:xiàng[ xiàng ]1. 相似:好像。相(
)像。像生(a.仿天然产物制成的工艺品;b.中国宋、元两代以说唱为业的女艺人)。2. 比照人物做成的图形:画像。塑像。雕像。绣像。肖像。
3. 比如,比方:像这样的事是值得注意的。
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。
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自己肖像的镜子。
那幅肖像画非常逼真。
你为这位年轻漂亮的演员所画的肖像,没有表现她特有的神韵,说句不大恭敬的话,未免有点“唐突西施”了。
上图所显示的图景俨然已成为中国的肖像画。
王老师画的人物肖像无不惟妙惟肖。
这是精彩肖像描写的片段。
总统肖像成日目光如豆影响办公室士气怎办?
小欣是美术爱好者,他给入画的肖像很传神。
闪光的日子渐渐漫涨成一片深色的画布,描绘出怀念中的肖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