纳凉nàliáng
(1) 乘凉
例纳凉而凉逐之生。——明·李渔《闲情偶寄·种植部》例庭院纳凉。——清·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英enjoy the cool in the open air⒈ 见“纳凉”。亦作“纳凉”。乘凉。
引南朝陈徐陵《内园逐凉》诗:“纳凉高树下,直坐落花中。”
宋苏轼《和子由木山引水》之一:“遥想纳凉清夜永,窗前微月照汪汪。”
清沉复《浮生六记·闺房记乐》:“纳凉玩月,到处有之。”
王统照《搅天风雪梦牢骚》:“若在夏天,虽是晚上由那里经过,还可与纳凉的农人们相谈。”
乘凉。
纳nà(1)(动)收进来;放进来:出~|闭门不~。(2)(动)接受:~降|采~。(3)(动)享受:~凉。(4)(动)放进去:~入正轨。(5)(动)交付(捐税、公粮等):~税|交~公粮。纳nà(动)缝纫方法;在鞋底、袜底等上面密密地缝;使它结实耐磨:~鞋底。
凉读音:liáng,liàng[ liáng ]1. 温度低:凉快。凉爽。凉意。凉气。阴凉。凉丝丝。凉亭。荒凉。
2. 喻灰心,失望:听到这消息,我凉了半截。
3. 中国西晋末年至北魏,各族统治者在西北地区建立的割据政权:五凉(前、后、南、北、西)。
我们习惯在院子里纳凉。
秋雨过后,一片光风霁月,正适合纳凉吟诗。
傍晚,人们扇动着芭蕉扇在院子里纳凉。
游山的人们大概是走累了,纷纷坐在山脚下休息、纳凉或打扑克。
一头雄性南象海豹在鳍状肢挖出的沙子下面纳凉.
在炎热的气候里,多多地喝水并躺在树荫下纳凉。
天气炎热,下水纳凉使得游泳圈热卖。
几个老翁在村前树下纳凉谈唠,一群孩童在村庄之中追逐嬉戏。
晚上,全家人只能在街边的露天铺着门板纳凉。
纳凉看露天电影,一定记得带上避蚊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