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自渡。
引南朝宋刘义庆《幽明录》:“义熙中, 江乘聂湖忽有一板,广数尺,长二丈餘,恒停在此川溪,采菱及捕鱼者,资以自济。”
⒉ 犹自给。
引《北史·常景传》:“卿清德自居,不事家业,虽俭约可尚,将何以自济也?”
宋苏舜钦《城南感怀呈永叔》诗:“我今饿伶俜,閔此復自思:自济既不暇,将復奈尔为!”
⒊ 自成其事;自可成功。
引汉陈琳《檄吴将校部曲文》:“有斧无柯,何以自济。”
《明史·杨涟传》:“第令宫中知廷臣在,事自济。”
自zì(1)(代)自己:~爱|~备|~便|~费|~供|~家|~荐|~救|~勉|~弃|~谦|~强|~杀|~述|~诉|~习|~信|~省|~许|~选|~学|~专|~足|~不量力|~掘坟墓|~鸣清高|~投罗网|~我批评|~言~语|~作聪明。(2)(副)自然;当然:~不待言|~当努力|~有公道。自zì(介)从;由:~古|~外|~小|~远而近。
济读音:jì,jǐ[ jì ]1. 渡,过河:同舟共济。
2. 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:济世。救济。赈济。周济。接济。
3. 补益:无济于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