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抒发感情。
引唐独孤及《送开封李少府勉自江南还赴京序》:“缘情者莫近于诗,二三子盍咏歌以为赠?”
清陈廷焯《白雨斋词话》卷五:“后人陋《花间》《草堂》之恶习,而并忘缘情托兴之旨归,岂非操选政者加之厉乎?”
朱自清《文学的标准与尺度》:“载道或言志的文学以‘儒雅’为标准,缘情与隐逸的文学以‘风流’为标准。”
⒉ 借指作诗。参见“缘情体物”。
引唐杜甫《偶题》诗:“缘情慰漂荡,抱疾屡迁移。”
王嗣奭释:“‘缘情’用陆机语,谓作诗也。”
⒊ 因循人情;顺乎人情。
引唐张九龄《上姚令公书》:“曩之用才,非无知人之鉴,其所以失溺,在缘情之举。”
《旧唐书·文苑传中·贾曾》:“曾奏议:‘请於南郊方丘,设皇地祇及从祀等坐,则礼惟稽古,义得缘情。’”
宋范仲淹《<赋林衡鉴>序》:“缘古人之意者,谓之缘情。”
⒋ 缘分;情意。
引明沉鲸《双珠记·赴婚遇兄》:“涉水登山来路远,缘情应不浅。”
缘yuán(1)(动)因为;为了:~何到此。(2)(名)缘份。(3)(动)沿着;顺着:~溪而行。(4)(名)边。
情读音:qíng情qíng(1)(名)感情:热~|无~|温~。(2)(名)情面:人~|讲~|托~|求~。(3)(名)爱情:~书|~话|谈~。(4)(名)情欲;性欲:春~|发~期。(5)(名)情形;情况:病~|军~|实~|灾~。
中秋节,月儿圆,许个心愿圆又圆;月圆家圆,团团圆圆;福源财源,左右逢源;人缘情缘,缘缘不断;祝愿心愿,愿愿随心!祝中秋快乐!
诗缘情而绮靡,赋体物而浏亮,碑披文以相质,诔缠绵而凄怆。
至于儒家重丧服之制,慎终追远,固然是缘情制礼,寄托孝思,但圣人之教亦随时代而变改。
即人面桃花,指美人,此处引申做情缘情事。
和平行光照射遮光物体产生的实边缘相比,全反射现象中半明半暗视场的分界线处的虚边缘情况更为复杂。
药花化泥落黄泉,忘川河岸生彼岸。缘情续在三生石,奈河桥头忆三生。曼珠梦寐断三生,沙华异香引鬼魅。忘忧酒断三生梦,酒醒忘忧不在忆。九鹭非香。
喜迎元宵,早送祝愿:心圆梦圆,万事皆圆;人缘爱缘,缘缘美满;财源福源,左右逢源;友缘情缘,永不间断。祝你元宵佳节快乐无边,幸福无限!
诗是形象思维的表现艺术,具有缘情体物的特点。
这种对文体风格的关注,是对文学形式独立审美价值的发现。“诗缘情而绮靡”的重心不在“缘情”而在“绮靡”。
在中国古代诗论中,“吟咏情性”、“诗缘情而绮靡”、“披文入情”的“情感中心说”是从先秦到晚清贯穿始终的一条主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