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亦作“无眹”。没有迹象或先兆。
引汉严遵《道德指归论·用兵》:“与敌相距,变运无形,奇出无朕,错胜无穷。”
唐元稹《酬别致用》诗:“神哉心相见,无眹安得离。”
眹,一本作“朕”。 宋欧阳修《三皇设言民不违论》:“化被而物不知,功成而迹无朕。”
清王夫之《庄子解·齐物论》:“有真知者,并其通为一者而无朕。”
[ wú ]
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~到有。~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~则加勉。
2.不:~论。~须。
3.不论:事~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
4.同“毋”。
5.姓。
[ mó ]
见【南无】。
朕读音:zhèn朕zhèn(代)古泛指“我的”或“我”;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自称。朕zhèn(动)〈书〉预兆:~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