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谓话语平淡,不能动人。
引唐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
明都穆《都公谭纂》卷上:“宣伯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。”
《儿女英雄传》第七回:“那穿红的女子见他这等的语言无味面目可憎,那怒气已是按纳不住。”
巴金《谈<秋>》:“她的确是一个‘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’的女人。”
言辞单调、枯燥乏味。
语言空洞干巴没有味道。形容说话写文章枯燥无味。
唐 韩愈《送穷文》:“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,语言无味者,皆子之志也。”
我在这里不大高兴的原因,首先是在周围多是语言无味的人物,令我觉得无卿。(鲁迅《两地书》)
语无伦次、平铺直叙
语妙天下、一字千金、字字珠玑
语言无味主谓式;作主语、定语、宾语;含贬义。
查看更多
1. 话:语言。汉语。英语。语录。语汇。语重心长。
2. 指“谚语”或“古语”:语云:“皮之不存,毛将焉附”。
3. 代替语言的动作:手语。旗语。
4. 说:细语。低语。
言读音:yán言yán(1)(名)话:~语|语~|格~。(2)(动)说:~之有理|畅所欲~。(3)(量)汉语的一个字叫一言:五~诗。(4)姓。
无读音:wú,mó[ wú ]
1.没有(跟“有”相对):从~到有。~产阶级。有则改之,~则加勉。
2.不:~论。~须。
3.不论:事~大小,都有人负责。
4.同“毋”。
5.姓。
[ mó ]
见【南无】。
味读音:wèi味wèi(1)(名)物质所具有的能使舌头得到某种味觉的特性:~道。(2)(名)物质所具有的能使鼻子得到某种嗅觉的特性:气~。(3)(名)意味;趣味:兴~。(4)(动)辨别味道。(5)(量)中药配方;药物的一种叫一味:三~药。
外人不读书,则尘俗生其间,照镜则面目可憎,对人则语言无味。
三日不读书,便觉语言无味。
倘有语言无味,偏爱多嘴的人,大家是不要听的。
我在这里不大高兴的原因,首先是在周围多是语言无味的人物,令我觉得无卿。
语言无味的枯燥课因为老师讲笑话而变得有趣了。
党八股的第四条罪状是:语言无味,像个瘪三。
“三日不读书,便觉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。
袁中郎说,世上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之人,皆是无癖之人。
古人说“三日不读书,便觉语言无味、面目可憎”。
传闻黄如论很好学,三日不学,他便觉语言无味,面目可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