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谓和衷相济,而又各有所见,不苟同于人。参见“和同”。
引《论语·子路》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何晏集解:“君子心和,然其所见各异,故曰不同。”
晋夏侯湛《东方朔画赞》:“染迹朝隐,和而不同。”
晋袁宏《三国名臣序赞》:“和而不同,通而不杂。”
内心能与人和睦相处,但不盲目苟同。
和:和睦;同:苟同;无原则地附和。与人和睦相处;但在原则问题上不能苟同。
先秦 孔子《论语 子路》: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”
我们提倡在同志和朋友之间,和而不同,相帮共勉,一起进步。
同流合污
和而不同复句式;作谓语、状语;含褒义。
查看更多
1. 相安,谐调:和美。和睦。和谐。和声。和合(a.和谐;b.古代神话中象征夫妻相爱的两个神)。和衷共济。
2. 平静:温和。祥和。和平。和气。和悦。和煦。惠风和畅。
3. 平息争端:讲和。和约。和议。和亲。
4. 数学上指加法运算中的得数:二加二的和是四。
5. 连带:和盘托出(完全说出来)。和衣而卧。
6. 连词,跟,同:我和老师打球。
7. 介词,向,对:我和老师请教。
8. 指日本国:和服(日本式服装)。和文。大和民族。
9. 体育比赛不分胜负的结果:和棋。和局。
10. 姓。
而读音:ér而ér(1)(连)有“又”、“并且”、“可是”等意思:高~大。(2)(连)把表示方式或时间的成份连接到动词上:侃侃~谈。(3)(连)有“往”、“到”的意思:从下~上。
不读音:bù[ bù ]
1. 副词。
2. 用在动词、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,构成形容词:不去。不多。不法。不料。不材(才能平庸,常用作自谦)。不刊(无须修改,不可磨灭)。不学无术。不速之客。
3. 单用,做否定性的回答:不,我不知道。
4. 用在句末表疑问:他现在身体好不?
同读音:tóng,tòng[ tóng ]1. 一样,没有差异;相同。同一(a.一致,统一;b.共同的一个或一种)。同侪(同辈)。同庚(同岁)。同年。同胞。同人(a.在同一单位工作的人;b.同行业的人)。同仁(同人)。同仇敌忾。同工异曲。同室操戈。情同手足。
2. 共,在一起(从事):共同。同学。同步。殊途同归。同舟共济。
3. 和,跟:同流合污。
4. 姓。
虽然大家都是朋友,但是对于是非原则问题还是应该坚持,所谓君子和而不同,正是这个意思。
我们提倡在同志和朋友之间,和而不同,相帮共勉,一起进步。
领导干部既要和群众打成一片,又要坚持原则,做到和而不同。
老张人缘好,但他和而不同,很讲原则。
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。
“君子和而不同,小人同而不和”一语,道尽了和谐的真义。
中国自古讲求和而不同、敦亲睦邻,同东南亚文化深度契合。
忠诚不偏私,和而不同、刚柔适中,恭敬,恒常,孝敬父母,友于兄弟。
关于俭约自守、力戒奢华的思想,关于中和、泰和、求同存异、和而不同、和谐相处的思想,关于安不忘危、存不忘亡、治不忘乱、居安思危的思想,等等。
中华民族在对外交往中,崇尚亲仁善邻,主张和而不同,追求普遍和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