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古关名。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,为自关中通向塞北的交通要冲。
引《汉书·武帝纪》:“﹝元封四年冬十月﹞通回中道,遂北出萧关。”
颜师古注引如淳曰:“《匈奴传》:‘入朝郍萧关 ’, 萧关在安定朝郍县也。”
唐卢照邻《上之回》诗:“回中道路险, 萧关烽候多。”
⒉ 指北宋崇宁四年为防御西夏而筑的萧关,故址在今固原北二百馀里。
⒊ 古县名。 唐神龙元年(公元705年)置。治所在今固原北一百八十里。 至德后地入吐蕃,大中间收复,置武州治此,旋废。
⒋ 古县名。 唐中和四年(公元884年)侨置于潘原县 (今甘肃省平凉市东),仍为武州治所。 五代周显德中废。
萧xiāo(1)(形)萧索;萧条:~瑟|~然。(2)姓。
关读音:guān关guān(1)(动)使开着的物体合拢:~窗户|把抽屉~上。(2)(动)放在里面不放出来:鸟儿~在笼子里。(3)(动)(企业等)倒闭;歇业:解放前有一年;镇上~了好几家店铺。(4)(名)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的守卫处所:~口|~东|山海~|嘉峪~|我的责任就是不让废品混过~去。(5)“关上”的简称。参看〖关口〗。(6)(名)货物出口和入口收税的地方:海~|~税。(7)(名)比喻重要的转折点或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:难~|只要突破这一~;就好办了。(8)(名)起转折关联作用的部分:机~|~节|~键。(9)(名)牵连;关系:这些见解至~重要|人民来信交给有~部门去处理。(10)(动)发放或领取(工资):~饷。(11)(Guān)姓。
夏国拥兵自固,占据夏、银、甘、凉十数州,地接黄河、玉门,控大漠、萧关,与宋朝、契丹呈鼎足之势。
武关位于陕西省丹凤县东南,与与函谷关,萧关,大散关成为“秦之四塞”。
唐代时的“萧关”,即陇山关,故城在今日甘肃省平凉县境内,设置“都护府”,统管边境上的各附属国;“燕然”为山名,即今蒙古国境内的杭爱山。
又,又到绿杨曾折处,不语垂鞭,踏遍清秋路。衰草连天无意绪,雁声远向萧关去。不恨天涯行役苦,只恨西风,吹梦成今古。明日客程还几许,沾衣况是新寒雨。纳兰容若。
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
单车欲问边,属国过居延。征蓬出汉塞,归雁入胡天。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萧关逢候骑,都护在燕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