⒈ 书法家,善书者。
引宋董逌《广川书跋·徐浩<开河碑>》:“书家贵在得笔意。”
清俞樾《茶香室丛钞·百纳碑》:“韩魏公作昼锦堂,欧阳文忠为记, 蔡忠惠书之。 忠惠每一字,必写数十赫蹏,竢合作而后用之,以故书成,特精絶世……然唐以前书家,恐未屑为此也。”
鲁迅《书信集·致郑振铎》:“然而第一叶及书签,却总得请书家一挥。”
⒉ 侍书家的省称。侍奉帝王、掌管文书的官员。参见“侍书”。
引宋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卷九:“僖宗幸蜀年,有进士李茵,襄州人,奔窜南山民家,见一宫娥,自云宫中侍书家云芳子,有才思,与李同行诣蜀 ……行及绵州,逢内官田大夫识之,乃曰:‘书家何得在此?’逼令上马,与之前去。”
擅长书法的人,即书法家。
书shū(1)本义:(动)写字;记录;书写:(动)写字;记录;书写(2)(名)字体:隶~。(3)(名)装订成册的著作:一本~。(4)(名)书信:家~。(5)(名)文件:说明~。
家读音:jiā,,jie[ jiā ]1. 共同生活的眷属和他们所住的地方:家庭。家眷。家长(zhǎng )。家园。家谱。家塾。家乡。家风。家训。家规。家喻户晓。如数家珍。
2. 家庭所在的地方:回家。老家。安家。
3. 居住:“可以家焉”。
4. 对人称自己的尊长、亲属:家祖。家父。家翁。家母。家慈。
5. 家里养的,不是野生的:家畜。家禽。
6. 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有某种身份的人家:酒家。农家。
7. 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有丰富实践经验及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:专家。行(háng )家。作家。科学家。
8. 学术流派:儒家。法家。道家。墨家。纵横家。诸子百家。
9. 量词,用于计算家庭或企业:一家人家。
10. 姓。
书目对各书的版本、卷数、每页的行款字数以及藏书家的印记,名流的题跋,记载极为详尽。
看老三欲言又止的样子,支书的老婆打开门让老三进去,老刚往前跨一步,支书家的狗狂叫着穿上来,吓得老三直往后退。
本文藉由对倪氏书艺的探讨,瞭解书家人格学养,如何于外化的艺术生命中呈现,倪元璐耀眼的成就,值得我们深思。
著名书家洪丕谟曾以“郊寒岛瘦,金石为炉”誉之,至矣。
当时最著名的书家还有虞世南、褚遂良、薛稷、陆柬之等。
在清代碑学书法风潮中,诸多文人书家关注北朝碑版书迹,对其中众多出自民间的刻石书法,以文人书法之“雅”融通其天真拙朴之别趣,开辟出新境界。
被称作“宋四大书家”之一的黄庭坚,一度在英德县做官,期满离职回乡之际,竟不惜重金购买大量英石,租船载回家乡。
乾隆表彰的四大藏书家中,浙江就占了三席,他们是杭州“知不足”的鲍士恭、宁波“天一阁”的范懋柱和杭州“飞鸿堂”的汪启淑。
对于贺寿、贺婚、贺喜、哀挽等特殊用途的作品,很多书家不知如何称谓署款。
虽然社会动荡、民族系于危亡之秋,但就是除了一大批包括书家在内的文化巨子。